【六院新闻】锚定技术创新、激扬学术自信——上海六院麻醉科团队CSA2025全景纪实
9月18-21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30次麻醉学术年会(CSA2025)在厦门召开。本次大会设置2场主旨报告、55场次分会场、4场知识更新讲座、8场临床技能工作坊以及600余个专题讲座与学术发言。
9月18-21日,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30次麻醉学术年会(CSA2025)在厦门召开。本次大会设置2场主旨报告、55场次分会场、4场知识更新讲座、8场临床技能工作坊以及600余个专题讲座与学术发言。
"那些消毒水味道的童年,是我职业选择最早的启蒙。"宋丹丹教授的从医种子,萌芽于爷爷奶奶常年就医的记忆里。她回忆道:“小时候,爷爷奶奶身体不好,常年需要和医院打交道。家里有一位医生亲属,每当家人身体不适,父母总会第一时间向他求助,而他几句沉稳的嘱咐,就能驱散父母
从社交媒体上不断刷屏的“精神内耗” 话题,到职场人频繁提及的 “ burnout(倦怠)”,再到青少年群体日益凸显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日,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麻醉科联合口腔科,成功为一名复杂面部骨折合并颅底骨折患者实施颏下路径气管插管,为口腔颌面手术的气道管理提供了安全微创的新方案。
2025年8月25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麻醉科团队在国际顶级综合类医学期刊《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CMAJ)(中科院一区,五年平均IF=11.9)上发表了题为“Left atrial thrombus
这些故事,见证着他们以智慧、耐心与坚持,塑造着一代又一代医学青年的精神底色。谨此致敬每一个在黑板上写满真理、在病房中践行仁爱、在实验室里播种未来的——闪光的名字。
医学的进步,从来不是单枪匹马的冲刺,而是前辈与后辈间精神火炬的传递。李树人教授,作为我国现代麻醉学的奠基人之一,以崇高医德、精湛医术和甘为人梯的育人精神,成为麻醉人心中永恒的楷模。
“作为麻醉科医生,我每天在手术室见证生死,太清楚血液病患者有多渴望‘生’的机会。”9月10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医生刘钧(化名)接受了造血干细胞采集,他对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说,“2021年穿军装保家卫国,2025年穿白大褂救死扶伤
有些生活琐事,说出来苦涩;但换个角度,随手一拍就成了有趣的梗。比如那句“橄榄?狗都不吃”,或者室友用华夫饼机烤芝士三明治的脑洞……这就是我们整理的梗图合集,每一张都有点“笑到点儿上”的味儿,快来看看有没有戳中你的那根冷笑神经。
作为抚顺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麻醉科室,这一权威认证充分肯定了麻醉科在临床业务能力、专业技术水平、人才梯队建设、科研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卓越实力。
8月22日至23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成功承办了“北京围手术期医学学会麻醉与疼痛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北京医学会疼痛分会学术会议暨北京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第20届疼痛专家沙龙暨第21届清华大学麻醉与镇痛学习班”。北京市卫健委官网、清华大学新闻网、医
术前一天,该院麻醉科医生吴照飞刚走进病房,就注意到了李李紧绷的神情。他没有急于询问病情,而是先蹲下身,从口袋里掏出一颗卡通贴纸,笑着对李李说:“小朋友,听说你很勇敢,这是奖励你的‘勇气贴纸’。”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麻醉科《珠江视界》翻译小组每月通过主题词检索,从PubMed与Web of Science等检索引擎,筛选出近期国内麻醉学科所发表的高质量SCI文献与研究成果,进行摘要导读的同时通过《新青年麻醉论坛》珠江视界专栏以每月好文的方式向全国同道推
无影灯下默默付出,麻醉医师虽不站在手术的最前沿,却是患者生命防线的重要守护者。他们用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在每一个关键时刻,为患者构筑起一道无形却坚实的屏障。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内,就有着这样一位默默付出的麻醉医师,她既是不断攻克疑难的麻醉学专家
为了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就医幸福感、安全感,促进生育友好,5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分娩镇痛工作的通知》,向全国医疗机构提出明确要求:到2025年底,开展产科医疗服务的三级医疗机构全部能够提供分娩镇痛服务;到2027年,开展产科医疗服
近日,为全面提升医院后勤物业服务团队的应急救护能力,切实保障医患安全,上勤华东医院后勤一体化管理中心与华东医院后勤保障处、麻醉科、护理部联合组织开展了一场针对后勤人员的心肺复苏(CPR)专项培训。
在荆州市中心医院75年院史的长卷上,回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六位医学教授,三对伉俪,以赤诚与学识,共同奠定了医院发展的基石。其中,时任内科主任的辛得光教授与时任麻醉科主任的郭灵恩教授,这对武汉医学院1955届的同窗伉俪,书写了医院早期发展的动人篇章。
疼痛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是手术患者的主要恐惧来源之一,也是影响术后康复和患者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疼痛与睡眠障碍、焦虑障碍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改善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疼痛、睡眠和焦虑障碍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加速康复的基础,也是骨科和麻醉
2025年6月15日,印度洋的浪涛吞没了一颗赤诚的心。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长、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张军桥在坦桑尼亚一海域救人时,将救生衣让给落水女子,自己却永远留在了异国的碧波之中。
“推进分娩镇痛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技术已非常成熟,关键是要有足够数量的有资质的麻醉医生愿意做这件事情。同时,需要产科、麻醉科、新生儿科等科室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逐步完善分娩镇痛的服务流程,真正将分娩镇痛工作落到实处。”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教授曲元接受《